云南普洱可食用棠梨花的民族植物学初步研究 | |
周敏; 施银仙; 鲍晓华; 杨淑娇; 李建文![]() ![]() | |
2018 | |
发表期刊 | 广西植物
![]() |
页码 | 14 |
摘要 | 食花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近些年,随着人们对地方特色食物的推崇,以及对可食用花的食用价值与健康功能的不断认识,食花传统得到了广泛流行。云南拥有独特的食花文化,蕴藏着丰富的食花资源与传统知识。棠梨花是云南分布最广,最为常见的食用花资源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其营养丰富,富含酚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但是,棠梨花是民间对可食用蔷薇科梨属(Pyrus)植物花的统称,其具体涉及物种,以及民间利用知识与现状尚待研究阐明。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初步选择云南省普洱市的思茅区和墨江县,在棠梨花采集旺季,开展了民族植物学调查,包括标本采集与鉴定,以及集市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结果表明:该地区食用棠梨花来自3种野生梨属植物,即川梨(P.pashia)、杜梨(P.betulifolia)和无毛川梨(P.pashia var.kumaoni),其中,川梨利用频率最高;棠梨花在集市上早春野生蔬菜中比重高,在当地和外地同时显示了很大的市场潜力;当地民族在棠梨花的采后处理与加工方式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食用理由主要包括清热、应季和无污染。本研究阐明了可食用棠梨花的物种,相关传统知识与利用现状,为棠梨花的资源价值与影响力评估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探讨食花的文化因素与生理学意义提供基础。 |
关键词 | 梨属 民族植物学 食花 传统知识 野生蔬菜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62936 |
专题 | 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所级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4.普洱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周敏,施银仙,鲍晓华,等. 云南普洱可食用棠梨花的民族植物学初步研究[J]. 广西植物,2018:14. |
APA | 周敏,施银仙,鲍晓华,杨淑娇,李建文,&杨雪飞.(2018).云南普洱可食用棠梨花的民族植物学初步研究.广西植物,14. |
MLA | 周敏,et al."云南普洱可食用棠梨花的民族植物学初步研究".广西植物 (2018):14.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下载所有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杨雪飞论文9.pdf(721KB) | 期刊论文 | 作者接受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浏览 下载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周敏]的文章 |
[施银仙]的文章 |
[鲍晓华]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周敏]的文章 |
[施银仙]的文章 |
[鲍晓华]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周敏]的文章 |
[施银仙]的文章 |
[鲍晓华]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