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属古茶组的系统学研究
张文驹
导师闵天禄
学位专业植物学
摘要本文研究了山茶属古茶组(Sect. Archecamellia Sealy)的范围,指出Sealy的古茶组是一个自然类群,并将金花茶组(Sect. Chrysantha Chang)并入其中。初步订证古茶组共有16种,3变种,其中2个为新种。本文报告了1个种(C. albagigas Hu)的染色体数目2n=60,12个种及变种的核型,并指出古茶组都是2倍体(2n=30),相互之间核型比较接近,不对称性较低,除 C. nitidissima var. microcara Mo. et Huang外都是2A核型。通过对12个种及变种的种皮电镜扫描,发现种皮被毛是古茶组的普遍特征,而且发现种皮表面的雕纹有一定的分类意义。比较解剖了古茶组、离蕊茶组、实果茶组的36个种及变种的叶柄及叶片,发现叶柄维管束、叶肉栅细胞特征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古茶组中子房5室的种,实果茶组及离蕊茶组的绝大多数种具有相似的叶柄维管束。本文还收集比较了古茶组、茶组、糙果茶组短柱茶组、红山茶组等的核型资料,并接合形态特征及同功酶资料指出山茶属的核型不对称性的变化符合 Stebbins 关于核型演化的一般理论,5个组的不对称变化如下:古茶组<糙果茶组,茶组,短柱茶组<红山茶组,其中古茶组对称性最小,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古茶组的原始性,并根据核型演化趋势接合古茶组及邻近组的地理分布,赞同山茶组的起源中心在中南半岛,而且很可能在越南北部的热带山区的观点。
语种中文
1992-08-15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940
专题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文驹. 山茶属古茶组的系统学研究[D].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1992.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张文驹硕士论文.pdf(93806KB) 限制开放CC BY-NC-SA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文驹]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文驹]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文驹]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