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物酶和内源植物激素与水稻抗瘟性的相关性研究
余晓明
导师季本仁
关键词水稻 稻瘟菌 抗性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物同工 吲哚乙酸 脱落酸 玉米素核苷 酶标免疫测定法
摘要植物病害是寄主(植物本身)与寄生物(各种真菌、细菌和病毒)相互作用的结果。植物因病原物的浸染常常表现出异常生长的病症,例如,过度伸长,矮化、萎蔫、根瘤、叶早落、衰老等等。这些异常生长现象极类似于正常植株对激素变化的反应。人们还发现,许多致病病性和非致病性真菌、细菌具有产生植物激素或具有激素作用的物质,赤霉素首先是从赤霉菌(GibbereIIa fujiKuroi)的培养物中分离,鉴定出早在60年前就有人提出“激素平衡失调”(hormonaL imbaLances)的理论来解释众多的植物生长异常现象(包括病原物的侵染而产生的)。人们对植物激素的认识主要是依靠研究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获得的。对罹病植株中激素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平静状态,特别是因内的研究,可以说还是一块待开垦的处女地。本文仅就有限的资料,结合一些典型病例,对五大类天然植物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和脱落酸在植物病害中的作用加予概述。以四个对稻瘟菌(Pyricolaria orgzae)抗感性不同的水稻品种(Orgzae satiua)为材料,研究了三叶期稻苗受稻瘟菌Gn小种感染后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接种后抗感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增加。但是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始终高于抗病品种的。抗病品种接种后48小时过氧化物酶活性缓慢增加,96小时后酶活性骤然持续升高。过氧化物酶活性急剧上升的时期正好是被侵寄主细胞死亡。病斑快速扩展的时期。接种后抗感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数量无差异,均含有24条酶带。感病品种同工酶10、11和20的活性比抗病品种的强。据此认为,接种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仅仅是害主对病原浸染损伤的反应。与抗瘟性呈负相关,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至少部分是同工酶10、11和20因病原侵染被激活的结果。用间接酶标免疫法(ELISA)检测了不同抗感水稻品种苗期接种C13稻瘟菌(Pyricularia oryzae)后叶片IAA、ABA和ZR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未接种的抗病品种IAA和ZR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的;抗感品种的ABA含量无差异。人工接种稻瘟菌后,抗感品种IAA含量先时降低,48小时后抗病品种IAA含量持续增高,感病品种IAA含量增至72小时后趋于平缓;抗感品种ABA含量变化不明显,48小时后逐渐降低,抗病品种ZR含量始终高于感病品种的。间接ELISA对IAA-MeABA和ZR的检测极限为0.1 PmoL;红性检测范围达0.1~50PmolL;样品经简单的提取和粗纯化即可排除干扰。
语种中文
1988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846
专题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余晓明. 过氧化物酶和内源植物激素与水稻抗瘟性的相关性研究[D].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1988.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N82539.pdf(2003KB) 限制开放--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余晓明]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余晓明]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余晓明]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