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芸香科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其他题名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Murraya Koenigii, Clausena Anisum-Olens and Clausena Vesitta
汪云松
导师郝小江
学位专业植物学
关键词芸香科 九里香属 黄皮属 化学成分 研究
摘要本文系统研究了三种芸香科药用植物,九里香属植物(aya)细叶九里香(M.koenigii),黄皮属植物(Clausena)细叶黄皮(C.anisum-olens)以及毛叶黄皮(C.vesitta)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活性。通过使用多种分离手段和技术,从三种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05个化合物(从各种植物中重复分离到的未计入),其中有23个新化合物。化合物类型涉及到环肽、咔吧唑生物碱、吲哚生物碱,香豆素、苯丙素及其苷、倍半萜及其苷、二降倍半萜及其苷、黄酮、黄酮醇、黄酮苷、甾体、酚性化合物、长链烷烃及脂肪酸等。并对部分咔吧唑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固相催化偶联反应,由单体化合物(koenigine14)合成了新二聚咔吧唑生物碱(17);首次分离得到在稠合吡喃咔吧唑生物碱的8位上通过碳碳键与苯丙素形成二氢呋喃环的结构新颖的咔吧唑生物碱(21),以及9'位连有酰胺的结构新颖的香豆素(52);首次在黄皮属植物中发现环肽类化合物(97-105)并初步探讨了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在环肽研究中的运用。第一部分为细叶九里香(Murraya koenigii)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从细叶九里香(M .koenigii)中分离鉴定了25个化合物(1-5)。分别是咔吧唑生物碱、吲哚生物碱、黄酮及其苷、香豆素等类型化合物。其中有2个新化合物,化合物17为新二聚咔吧唑生物碱,21为新颖结构的稠合吡喃咔吧唑生物碱。部分化合物的活性研究表明,新二聚咔吧唑生物碱17具有抗骨质疏松活性,IC5o为1.30μg/毫升。通过固相催化偶联反应,由单体化合物(k oenigine14)合成了新二聚咔唑生物碱(17),初步研究了新化合物(21)的固相催化偶联反应。第二部分研究了细叶黄皮(Clausena anisum-olens)的化学成分,分离和鉴定了57个化合物,其中涉及到化合物的类型有环肽,香豆素,咔唑生物碱,苯丙素及其苷,二降倍半萜及其苷,黄酮及其苷,长链烷烃等。其中化合物52-63,101-105为17个新化合物。7位氧取代单萜基香豆素以及咔吧只会类生物碱类化合物是该种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其中9'位连有酰胺的7位氧取代单萜基香豆素,为首次发现香豆素与酰胺相连。从该种植物中获得的环肽类化合物,是首次从黄皮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这些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对该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有一定的学术意义。第三部分研究了毛叶黄皮(Clausena vesitta)的化学成分。分离鉴定了28个化合物,其中涉及到化合物的类型有环肽、苯丙素·甾体及其苷、黄酮及其苷、倍半萜、生物碱、长链烷烃和脂肪酸等。其中化合物97-100为4个新的环肽类化合物。毛叶黄皮(C.vesitta)是本属植物中的一个新种,其化学研究未见报到,该种植物产地特殊,其主要化学成与同属其它植物差异较大;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的环肽类化合物,是首次从黄皮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这些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对该植物的分类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的研究表明毛叶黄皮(C.vesitta夕的化学成分与该属其它植物的化学成分有显著的差异,应对该种从分类学,植物地理,植物衍化等多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考虑是否归为黄皮属中一个独立类群。第四部分综述了芸香科九里香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1980-2003年)。
语种中文
2004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698
专题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汪云松. 三种芸香科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D].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04.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汪云松.pdf(1481KB) 限制开放--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汪云松]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汪云松]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汪云松]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