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竹筒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朱宏涛; 张颖君 ; 王东 ; 陈可可; 杨崇仁
|
| 2018-11-20
|
申请号 | CN201811380176.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3078A
|
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公开日期 | 2019-03-01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竹筒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竹筒普洱茶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的晒青毛茶为原料,以普洱茶后发酵优势菌为发酵微生物,以生态竹筒为发酵容器,采用固态发酵工艺制成普洱茶熟茶。该普洱茶生产方法中的竹筒既是普洱茶后发酵容器,又是成品普洱茶的包装容器。具有卫生、简便、低成本和易操作等特点。所得普洱茶在传统普洱茶的风味和功效基础上更增添了竹筒本身的香气及活性物质,实现普洱茶的产品多元化。 |
其他摘要 | 1.一种竹筒普洱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方法制备而得的:取云南大叶茶,经杀青,揉捻,干燥所得的普洱生茶即晒青毛茶,将晒青毛茶进行热风杀菌处理后盛放于洁净的容器内,用普洱茶后发酵菌粬制备的专用菌剂稀释液均匀洒于茶叶表面并进行适当翻动,保证茶叶最终的含水量20‑25%,之后再将润湿的茶叶填充至事先备好的特制竹筒中,在38‑40℃条件下发酵30‑45天,取出,带竹筒干燥、陈化;或由下述方法制备而得:该方法包括晒青毛茶的制作,普洱茶后发酵菌剂的制备,菌剂的投放,竹筒的制备、接菌茶叶装筒、发酵参数调控、发酵程度控制及竹筒普洱茶的干燥和陈化步骤,取云南产大叶种茶的芽及嫩叶,经杀青,揉制,日光干燥得晒青毛茶,将晒青毛茶铺撒于拌样池中,用具有一定活体菌丝体的普洱茶后发酵菌粬制剂,润湿茶叶至含水量为20‑25%,将润湿后的晒青毛茶装筒,与水平成15度角码放于离地发酵架上,置于发酵房内控温发酵,采用感官评价与综合仪器分析跟踪手段检测发酵程度和确定终止发酵时间,完成发酵过程后,经干燥,陈化得竹筒普洱茶熟茶。 |
文献类型 | 专利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67750
|
专题 | 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第一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朱宏涛,张颖君,王东,等. 一种竹筒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 2018-11-20.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