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茶树的驯化起源与传播 | |
张文驹; 戎俊; 韦朝领; 高连明; 陈家宽 | |
2018 | |
发表期刊 | 生物多样性 |
卷号 | 26期号:04页码:357-372 |
摘要 | 茶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饮品之一,其栽培类型的驯化起源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总结了近年相关研究的进展,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分布有众多栽培茶树的野生近缘种,特别集中于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一方面南方各族语言中"茶"发音的相似,暗示了茶知识起源的单一性,最可能起源于古代的巴蜀或云南,另一方面遗传分析揭示栽培的茶存在多个起源中心,即使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的几个栽培变种也可能起源于不同的地区;文献记载,茶的栽培中心曾经从西向东再向南迁移,遗传多样性的变化也揭示了这一可能性,但考古发现却提示最早的栽培茶可能出现在长江流域的最东部。我们推测在茶知识及栽培品种的传播过程中,各地野生近缘植物的基因渗入栽培类型中,或各地居民直接用当地野生茶培育出新的栽培茶类型,从而导致遗传上的复杂性和语言上的一致性并存。茶树的祖先类型、起源地点、起源时间以及栽培品种的演变历程都还需要更为明确的证据,未来应该以整个茶组植物为对象,将茶文化、群体遗传学、谱系地理、人类学、气候变化、考古等多学科研究进行整合分析。 |
关键词 | 栽培茶 茶组植物 驯化起源 茶文化 遗传多样性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62966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南昌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流域生态学研究所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安徽农业大学省部共建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4.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文驹,戎俊,韦朝领,等. 栽培茶树的驯化起源与传播[J]. 生物多样性,2018,26(04):357-372. |
APA | 张文驹,戎俊,韦朝领,高连明,&陈家宽.(2018).栽培茶树的驯化起源与传播.生物多样性,26(04),357-372. |
MLA | 张文驹,et al."栽培茶树的驯化起源与传播".生物多样性 26.04(2018):357-372.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张文驹]的文章 |
[戎俊]的文章 |
[韦朝领]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张文驹]的文章 |
[戎俊]的文章 |
[韦朝领]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张文驹]的文章 |
[戎俊]的文章 |
[韦朝领]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