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食用酸味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杨念婷; 张宇; 和丽姬; 范汝艳; 苟祎; 王趁; 王雨华
2018
Source Publication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Volume27Issue:02Pages:93-100
Abstract采用文献研究法、村社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及民族植物学定量评价法,对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食用酸味植物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食用酸味植物共22种(变种),隶属于9科18属,其中蔷薇科(Rosaceae)种类最多,为12种。以果实(含幼果)为食用部位的酸味植物种类最多(16种),以茎叶(含嫩茎、嫩叶和茎)为食用部位的酸味植物种类也较多(4种)。以生食(16种)和腌制(11种)为食用方法的酸味植物种类较多。食用类别包括调料、零食、食疗、水果、饮料和蔬菜,其中,作为调料、零食、食疗和水果食用的酸味植物种类较多,分别有11、10、9和9种。该地区酸味植物共具有16种功能,其中,具开胃、消食、解暑、治痢疾和祛风湿等功能的酸味植物种类较多。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毛叶木瓜(Chaenomeles cathayensis Schneid.)、皱皮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长梗梅[Armeniaca mume var.cernua(Franch.)Yüet Lu]、梅(Armeniaca mume var.mume Sieb.)、高河菜(Megacarpaea delavayi var.delavayi Franch.)、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和云南杨梅(Myrica nana Cheval.)的食用植物文化重要性指数(CFSI)较高,说明其在当地的利用价值较高。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食用酸味植物的种类、食用部位、食用类别、食用方法和功能方面具有多样性,传统利用知识丰富。此外,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食疗功能方面分析了大理地区白族喜食酸味植物及其制品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大理地区白族特色植物资源的发掘和利用的建议。
Keyword大理 白族 酸味植物 民族植物学 食用植物文化重要性指数(CFSI)
Language中文
Document Type期刊论文
Identifier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62952
Collection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Affiliation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杨念婷,张宇,和丽姬,等. 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食用酸味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8,27(02):93-100.
APA 杨念婷.,张宇.,和丽姬.,范汝艳.,苟祎.,...&王雨华.(2018).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食用酸味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7(02),93-100.
MLA 杨念婷,et al."大理地区白族传统食用酸味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7.02(2018):93-100.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Related Services
Recommend this item
Bookmark
Usage statistics
Export to Endnote
Google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Google Scholar
[杨念婷]'s Articles
[张宇]'s Articles
[和丽姬]'s Articles
Baidu academic
Similar articles in Baidu academic
[杨念婷]'s Articles
[张宇]'s Articles
[和丽姬]'s Articles
Bing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Bing Scholar
[杨念婷]'s Articles
[张宇]'s Articles
[和丽姬]'s Articles
Terms of Use
No data!
Social Bookmark/Share
All comments (0)
No comment.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