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块菌菌根形态学和ITS序列比较研究——兼论会东块菌的种内变异
其他题名Morphological and ITS Comparisons of the Ectomycorrhizae of Tuber indicum
邓晓娟
导师刘培贵
学位专业植物学
关键词中国 块菌 菌根 形态学 分子系统学
摘要通过对中国西南地区块菌属(Tuber)共生树种的调查,运用菌根形态学研究方法,对产于我国西南的11份印度块菌(T. indicum)菌根和1份会东块菌(T. huidongense)菌根的外部形态特征和解剖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发现了之前在块菌属真菌菌根中没有报道过的特征,如外延菌丝具有融合现象和囊状体柱状。通过对印度块菌和不同寄主形成的菌根形态的比较研究发现,印度块菌和不同的寄主形成的菌根的形态变异较大。印度块菌菌根形态和欧洲块菌菌根形态经过比较之后发现,在块菌属中,菌根的形态特征不能作为块菌分类的一个辅助性状。 利用基于ITS-rDNA的分子鉴定手段,证实了在中国西南地区T. indicum的寄主范围较广,至少可以和4个属的10种植物形成菌根关系,这4个属分别为松属(Pinus)、栎属(Quercus)、栗属( Castanea)和杨属(Populus)。同时,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印度块菌复合群(T. indicum-complex)中2个Group的成员都既可以和阔叶树形成菌根关系的,也可以和针叶树形成菌根关系。 对5份会东块菌的标本进行的补充研究发现,该种内无论是在形态上还是在ITS-rDNA序列上都存在很大的变异,为以后会东块菌及其近缘种的鉴定提供更多形态学上的依据。
语种中文
2009-05-21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438
专题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邓晓娟. 印度块菌菌根形态学和ITS序列比较研究——兼论会东块菌的种内变异[D]. 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09.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10001_20062801061502(54678KB) 限制开放--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邓晓娟]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邓晓娟]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邓晓娟]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