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属古茶组和金花茶组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其他题名Molecular systematics of Camellia Sect. Archecamellia Sealy and Sect.Chrysantha H.T.Chang (Theaceae)
方伟
导师李德铢
学位专业植物学
关键词古茶组 金花茶组 分子系统学 地理分布
摘要在山茶属Camellia L.的传统分类学研究中,古茶组Camellia Sect. Archecamellia Sealy和金花茶组C. Sect. Chrysantha H. T. Chang的系统关系一直有很大争议,一方面观点认为古茶组和金花茶组是在形态性状上有明显差别,分别处于不同进化阶段的两个自然类群;另一方面观点则认为古茶组和金花茶组的形态特征十分相似,关系非常紧密,金花茶组应并入古茶组。造成上述分歧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学者对山茶属形态性状的认识差异。由于缺乏客观而有效的评判标准,两个组的范畴和系统关系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 本文采用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手段,对古茶组和金花茶组进行了系统发育重建,重点研究了两个组的系统关系及分类学范畴,并对组内种间关系、地理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结果如下: 基于trnL-F、trnH-psbA、trnL-rpl32、rpl16、GBSSI五个DNA片段的联合分析对古茶组和金花茶组及其近缘种(共36种)构建分子系统树的结果表明:古茶组和金花茶组都不是单系类群;古茶组的多瓣山茶(Camellia petelotii)与金花茶组分类群构成一个较好支持的单系,而与古茶组另一个种越南抱茎茶(C. amplexicaulis)分别处于两个不同的大支。根据目前取样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来看,我们认为金花茶组应并入古茶组,并建议将越南抱茎茶从古茶组中移出,新的古茶组主要包括多瓣山茶和所有金花茶组种类,“花冠黄色”是其共同衍征。但由于缺乏古茶组的越南长叶山茶(C. krempfii)、黄花茶(C. flava)等种的材料,该结论还有待于更全面的取样和其它方面研究证据的支持。 在新界定的古茶组内,形成四个大的分支:主要分布于越南北部的种类构成一支,以多瓣山茶为代表,此外还包括C. crassiphylla、 C. hirsuta、 C. murauchii、C. tamdaoensis 、C. hakodae、 C. thanxaensis和C. phanii。国产种类主要局限分布于我国广西,在系统树中聚在三个不同分支中。广西的十万大山是古茶组分布区的一个重要界线,十万大山东南面的防城地区分布的种类,包括显脉金花茶(C. euphlebia)、东兴金花茶(C. tunghinensis)、金花茶(C. nitidissima)等构成一支;十万大山西北面广大地区(包括龙州,宁明,扶绥,平果等县)分布的种类多数构成一支,龙州金花茶(C. longzhouensis)和弄岗金花茶(C. longgangensis)两种又 单独构成一支。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单系分支的古茶组内种间的亲缘关系与它们的地理分布格局相吻合。
语种chi
2008-06-04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210
专题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方伟. 山茶属古茶组和金花茶组的分子系统学研究[D]. 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08.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10001_20042801061502(1127KB) 限制开放--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方伟]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方伟]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方伟]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