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of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CAS
八种担子菌中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 |
其他题名 | 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sesquiterpenes from eight basidiomycetes |
刘东泽 | |
学位类型 | 博士 |
导师 | 刘吉开 |
2007-05-31 | |
学位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学位授予地点 | 昆明植物研究所 |
学位专业 | 植物学 |
关键词 | 高等真菌 倍半萜 韧革菌素 化学成分 |
摘要 | 本文对产自云南的两种野生高等真菌美柄牛肝菌(Boletus calopus)和褐盖牛肝菌(Boletus brunneissimus)的子实体及六种高等真菌发酵液:褐盖韧革菌(Boreostereum vibrans)、石灰锥盖伞(Conocybe siliginea)、薄皮干酪菌(Tyromyces chioneus)、黄伞菌(Pholiota adipose)、赭黄齿耳(Steccherinum ochraceum)和绣色针孔菌(Phellinus gerruginosus)的化学成分及部分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多种层析材料和分离技术,以及借助现代波谱分析和化学方法从这八种高等真菌中共分离鉴定了83个化合物,包括不同化合物55个,其中新化合物10个。化合物的结构类型涉及萜类(倍半萜、三萜)、神经酰胺、脑苷酯、甾体、脂肪酸、甘油酯、甾体甙、糖和核苷等。本文还对高等真菌来源倍半萜的结构类型,生物活性及其分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
其他摘要 | In the dissertati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bioactivities from fruiting bodies of the basidiomycetes Boletus calopus and Boletus brunneissimus and cultures of the basidiomycetes Boreostereum vibrans,Conocybe siliginea,Tyromyces chioneus,Pholiota adipose,Steccherinum ochraceum and Phellinus gerruginosu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83 compounds (55 different ones) including 10 new ones have been isolated by means of various chromatographic methods.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1D-and 2D-NMR, MS, IR) and chemical methods. Finally, a review on sesquiterpenes from higher fungi was presented in last chapter. |
页数 | 126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172 |
专题 | 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刘东泽. 八种担子菌中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D]. 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07.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10001_20041801061500(10492KB) | 限制开放 | CC BY-NC-SA | 请求全文 | |||
刘东泽博士论文.pdf(111534KB) | 限制开放 | CC BY-NC-SA |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刘东泽]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刘东泽]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刘东泽]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