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of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CAS
马先蒿属斗叶组的分子系统学——兼大王马先蒿复合群的分类学修订 | |
黄盼辉 | |
导师 | 王红 |
学位专业 | 植物学 |
摘要 | 斗叶组(Pedicularis sect. Cyathophora)是马先蒿属在横断山区分布的一个特殊类群, 其内部各类群之间的分类和系统关系存在很大争议。该研究选取了78个个体,利用四个叶绿体片段以及一个核基因ITS,重建了斗叶组的系统发育,并对该组内分布最广、形态变异最大的大王马先蒿复合群(P. rex complex)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并开发了大王马先蒿13对具有多态性的SSR 引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四个叶绿体片段和一个核基因,重建了斗叶组的系统发育。证明斗叶组是一个单系类群,支持了前人的研究结果。基于ITS建立的系统树支持拟斗叶马先蒿(P. cyathophylloides)为单系,而有喙类的华丽马先蒿(P. superba)和斗叶马先蒿(P. cyathophylla)聚成一支。在叶绿体基因建立的系统树上,华丽马先蒿是一个单系群;分布在四川的拟斗叶马先蒿与同域分布的斗叶马先蒿成一支,二者可能存在基因渐渗。对乡城马先蒿(P. xiangchengensis)进行了归并。大王马先蒿和灌丛马先蒿(P. thamnophila)的关系复杂,二者可能有很高的基因交流。斗叶组是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分布的快速辐射分化类群,可能存在杂交、谱系筛选和基因渐渗。2.用数量分类学的方法对大王马先蒿复合群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研究表明:大王马先蒿洛氏变种(P. rex var. rockii)与大王马先蒿原亚种在主要形态上差异较大,且地理隔离,建议变为亚种。而其下矮小亚种(P. rex subsp. parva)、察隅亚种(P. rex subsp. zayuensis)和假斗亚种(P. rex subsp. pseudocyathus)与原亚种的外部形态特征基本无异,均应归并。大王马先蒿立氏亚种(P. rex subsp. lipskyana)分类地位维持不变。大王马先蒿与灌丛马先蒿(P. thamnophila)迥然有异,应该分立。灌丛马先蒿杯状亚种(P. thamnophila subsp. cupuliformis)与其原亚种的分类地位也维持不变。3.用磁珠富集的方法,开发了13对有多态性且扩增条带清晰的SSR引物,为研究相关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谱系地理学奠定了基础。 |
语种 | 中文 |
2010-11 | |
学位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16178 |
专题 | 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黄盼辉. 马先蒿属斗叶组的分子系统学——兼大王马先蒿复合群的分类学修订[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黄盼辉.pdf(8049KB) | 限制开放 | -- |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黄盼辉]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黄盼辉]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黄盼辉]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