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韭多倍体分布与起源研究
杨莹
导师周浙昆 ; 纪云恒
学位专业植物学
摘要多倍化是物种形成的重要方式,自然界普遍存在多倍体物种。本文通过细胞学研究大致覆盖滇韭分布范围的27个居群超过500个体的的细胞学研究,确定滇韭四倍体——二倍体分布式样。通过形态学研究分析不同倍性滇韭的形态差异,探索二倍体与四倍体形态分化。综合形态学和细胞学证据,运用2个叶绿体基因组非编码区片段rpl32-trnL、 psbD-trhT与核基因rDNA ITS序列对滇韭四倍体的起源方式(同源多倍体还是异源多倍体)及起源次数(单次起源还是多次起源)进行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滇韭核型特征:本文对27个滇韭居群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其中13个居群为二倍体,14个居群为四倍体,没有发现二倍体与四倍体的共生居群。二倍体核型公式有2n=16m,2n=14m+2sm,2n=12m+4sm三种,四倍体核型核型公式有2n=30m+2sm,2n=28m+4sm,2n=26m+6sm,2n=28m+2sm+2st四种。不同居群的核型表现出较大的对称性和相似性,核型的二型性不明显。滇韭的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均在2以下,核型不对称系数范围在54.70%—57.96%,所有核型类型都属于1A与2A型,属于非常对称的类型。2.滇韭的细胞地理分布格局:西部分布范围内的以二倍体居群占优,而四倍体居群在东部分布区占优势。从垂直分布的范围上看,滇韭分布区范围内海拔较高的滇西北地区以二倍体分布占优势,滇中与滇东海拔相对较低的地区以四倍体分布占优势。。两种倍性相似度很高,从核型上看,滇韭多倍体可能是同源起源的. 3.滇韭二倍体与四倍体的形态分化: 取滇韭地上部分形态变化较大的植株高、叶片宽度、个体的克隆生长状况、花葶数、每个花葶的小花数、外轮花被的长与宽、内轮花被的长与宽、花丝长、小花梗长这11个数值性状参与分析。滇韭二倍体与四倍体并未发生明显的形态分化,从形态学特征看,滇韭应属于同源多倍体。4滇韭四倍体的起源方式与起源次数:基于ITS序列,采用居群取样的策略,对滇韭与同域分布葱属其他种类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二倍体与四倍体滇韭作为一个单系得到较高的支持(bp=100%)。因此,滇韭与近缘种类间并不存在杂交,其多倍化应在种内独立发生,属同源多倍体。叶绿体非编码区rpl32-trnL和psbD-trnT联合序列得到27个单倍型,其中3个为二倍体与四倍体共有。排除平行进化的可能后,推测四倍体滇韭至少起源了3次。四倍体的ITS变异式样要少于二倍体,四倍体间可能存在着广泛的基因交流。
语种ch
2010-05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16124
专题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莹. 滇韭多倍体分布与起源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杨莹.pdf(2899KB) 限制开放--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杨莹]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杨莹]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杨莹]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