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藿香和茉莉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周磊
导师张颖君 
学位专业药物化学
摘要本论文系统研究了两种药用植物广藿香 [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和茉莉花 [Jasminum sambac (L.) Ait]的化学成分。运用了多种分离方法和分离材料,共分离得到33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5个(单萜1个,倍半萜4个),化合物类型包括单萜、倍半萜、环烯醚萜苷、黄酮、苯甲醇衍生物、苯丙素、木质素、多酚等, 它们的结构通过光谱和波谱分析等得以确定。此外,本文还对壳斗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广藿香的化学成分研究。广藿香 [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为唇形科(Labiatae)刺蕊草属(Pogostemon)植物。原产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后引入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台湾和云南等省区,均为栽培。本论文从广藿香地上部分的甲醇回流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包括8个广藿香醇类型的倍半萜和5个黄酮苷元,其中4个为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研究结果,将为南药广藿香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基础。第二章,茉莉花(熏制花茶后)的化学成分研究。茉莉花 [Jasminum sambac (L.) Ait]是木樨科(Oleaceae)素馨属(Jasminum)植物,其花常用于熏制花茶。茉莉花原产于中国长江以南和西北地区,以及印度、阿拉伯一带,中心产区在波斯湾附近,现广泛种植于亚热带地区。本文从熏制花茶后的茉莉花中分离、鉴定了20个化合物,结构类型涉及单萜、环烯醚萜、苯甲醇衍生物、黄酮、苯丙素、木质素、单宁等,其中1个为新的单萜类化合物。研究结果将为茉莉花,特别是熏制花茶后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第三章,综述了壳斗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本章节详细的总结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壳斗科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概况,为今后壳斗科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以上研究结果已经撰写投稿两篇研究性论文和一篇综述性论文。
语种ch
2010-05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16104
专题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周磊. 广藿香和茉莉花的化学成分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周磊.pdf(1758KB) 限制开放--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周磊]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周磊]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周磊]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