橐吾属的杂交物种形成研究—莲叶橐吾和穗序橐吾的自然杂交
余姣君
导师龚洵
学位专业植物学
摘要在香格里拉县的一次野外考察中,发现一片火烧迹地上,同域分布有多种橐吾属(Ligularia Cass.)植物:穗序橐吾(L. subspicata)、莲叶橐吾(L. nelumbifolia)、东俄洛橐吾(L. tongolensis)、舟叶橐吾(L. cymbulifera)、君范橐吾(L. lingiana)等,还有少数形态上介于穗序橐吾和莲叶橐的个体。因此,在野外初步判断这些个体为二者的自然杂交后代,依据形态将它们假设为杂交种A和B,并持续进行了深入调查。通过查阅相关类群的标本,并且与研究对象标本做细致的比较,假设杂交种A花序近于莲叶橐吾,但叶形界于穗序橐吾和莲叶橐吾之间;假设杂交种B与莲叶橐吾最接近,但花序颜色与穗序橐吾一致。相比莲叶橐吾(39%)和穗序橐吾(36.8%),假设杂交种B(45.7%)的种子萌发率略高,而假设杂交种A的极低(0.3%),假设杂交A育性低的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杂交。本研究共采集假设亲本及周围的橐吾、假设杂交种A和B共60个个体,对4个叶绿体片段测序, ITS4-5片段直接测序或克隆测序。结果支持莲叶橐吾和穗序橐吾是杂交种A的亲本,但大部分个体的母本是穗序橐吾,棉毛橐吾也可能参与了部分杂交;假设杂交种B的核序列没有叠加性,且叶绿体片段与莲叶橐吾一致,不支持杂交B的假设;而假设亲本穗序橐吾中还存在回交的个体。ISSR标记用NewHybrids分析后,假设杂交种A的个体基本是莲叶橐吾和穗序橐吾的杂交F1代个体(10/11),只有1/11可能发生回交或其它形式的杂交;杂交B的个体全部100%的概率是莲叶橐吾;亲本个体除了穗序橐吾1个个体可能是被回交外,其它判断的可信度都是100%。本研究着重于分子证据,辅之生态、生殖等特征,判断了一个混合居群中的形态中间个体是杂交的可能性以及杂交的所属类群的可能性。结论为莲叶橐吾和穗序橐吾是假设杂交种A个体的亲本,且大部分是以穗序橐吾为母本的形式的杂交,棉毛橐吾也可能参与了极少数个体的杂交,杂交个体主要以F1代形式存在;有少部分个体发生了回交,且从花期判断,回交最可能发生在穗序橐吾中;杂交种B的假设不成立。
语种ch
2010-11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16034
专题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余姣君. 橐吾属的杂交物种形成研究—莲叶橐吾和穗序橐吾的自然杂交[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余姣君.pdf(1806KB) 限制开放--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余姣君]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余姣君]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余姣君]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