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的乳菇属:分类、个体发育与区系地理
其他题名THE GENUS LACTARIUS IN SOUTHWESTERN CHINA:TAXONOMY, ONTOGENY, AND FLORISTIC BIOGEOGRAPHY
王向华
导师刘培贵
学位专业植物学
关键词孢子 地理分布 盖表皮 盖表皮发育 乳菇属
摘要乳菇属为担子菌亚门的一个大属,具有重要的科学、生态、经济价值。本研究之前,中国缺乏对该属真菌的专著性研究工作。结合该属真菌的自身特点,采用现代伞菌分类学研究方法,对中国西南云、贵、川、藏的乳菇属真菌进行了全面的分类学研究。在研究2000余份标本的基础上,最终确认中国西南地区乳菇属真菌共计95个分类群(种、变种),可归于6个亚属。其中,研究中已发表新分类群4个,待描述新分类群31个,中国新记录种22个。对原描述自东亚的18个种、2变型的模式标本或原始材料进行了重新追踪和(或)研究。对7种乳菇属真菌的盖表皮发育过程进行的观察发现,乳菇属真菌在子实体原基阶段盖表菌丝全部为栅栏型。随着子实体的生长,现发现盖表皮菌丝方式至少以以下2种方式适应菌盖的扩展:1. 直立的菌丝变为倒伏,菌丝不膨大,最终形成菌丝平伏型或粘菌丝平伏型;2. 菌丝形成多次分隔后膨大,最终形成各种球囊型表皮类型。地理分布分析表明,中国西南地区各气候带间乳菇属真菌的种类和构成表现出明显差异,占总数66.3%的63种仅分布于一个气候带。亚洲特有成分占77.9%。首次发现热带亚洲成分。古热带植物区有着最为丰富的热带亚洲成分,而横断山区亚高山带的种类具有较强的北极-第三纪区系性质。乳菇属中各区系成分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分布支持了该区种子植物的区系分区。中国西南的乳菇属真菌总体上具有较强的北温带性质。
语种中文
2008-05-30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152
专题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向华. 中国西南的乳菇属:分类、个体发育与区系地理[D]. 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08.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10001_20041801060049(263280KB) 限制开放CC BY-NC-SA请求全文
10001_20041801060049(43688KB) 限制开放CC BY-NC-SA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向华]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向华]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向华]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