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檗科的花粉演化 |
| 张明英
; 陆露
; 李德铢
; 王红
|
| 2012
|
发表期刊 |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
ISSN | 2095-0845
|
卷号 | 34期号:1页码:40919 |
摘要 | 以APG III定义的基部真双子叶分支(Basal Eudicots)中毛茛目(Ranunculales)小檗科(Berberidaceae)为研究对象,选取4个DNA片段(rbcL、matK、trnL-F和26SrDNA),利用最大似然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合已报道的花粉形态数据,分析了该科16个属的花粉形态。选择花粉分散单位、极性、形状、大小、萌发孔数目、萌发孔位置、外萌发孔形状、覆盖层上元素、覆盖层纹饰和外壁厚度共10个关键性状,采用简约法推断了该科花粉的祖征、共衍征和演化式样。研究表明:单粒、等极、近球形、中等大小是小檗科花粉的祖征。无极、多萌发孔和周面孔是小檗亚科(Berberidoideae)的共衍征,支持其为一个单系。三萌发孔分别为鬼臼亚科(Podophylloideae)、南天竹亚科(Nandinoideae)各自的共衍征;覆盖层上元素不存在是小檗亚科和南天竹亚科的共衍征,将它们与鬼臼亚科区分开来,同时也支持了小檗亚科和南天竹亚科之间的姐妹关系。此外,对一些属花粉形态的演化意义进行了讨论,提出一些特殊的花粉性状可以用来定义某些属,如Bongardia和兰山草属(Ranzania)。 |
关键词 | 基部真双子叶分支
小檗科
分子系统学
花粉形态
性状演化
|
收录类别 | cscd
|
语种 | 中文
|
引用统计 |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15294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明英,陆露,李德铢,等. 小檗科的花粉演化[J].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2,34(1):40919.
|
APA |
张明英,陆露,李德铢,&王红.(2012).小檗科的花粉演化.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34(1),40919.
|
MLA |
张明英,et al."小檗科的花粉演化".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34.1(2012):40919.
|
文件名:
|
20120910020.pdf
|
格式:
|
Adobe PDF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