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地区观赏禾草的种质资源调查及引种栽培研究
刘磊
导师管开云
学位专业植物学
关键词观赏禾草 滇中地区 引种栽培 风险评估 叶表皮微形态
摘要观赏禾草(ornamental grasses)是一类新型的园林植物。同其它观赏植物相比,其研究和应用历史较短,但是由于其独特的观赏特性,使得观赏禾草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和关注。国外对于观赏禾草的研究起步早,已开发出许多园艺观赏禾草品种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园林建设中。国内对于观生禾草的研究刚起步,目前园林应用的观赏禾草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而我国自己培育的观赏品种几乎没有。直接引进国外的品种存在环境风险问题,而且我国禾草资源丰富,开发选育我国野生禾草,对于我国园林建设及丰富世界观赏禾草的园艺品种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利用我国丰富的禾草资源,我们以滇中地区为范围开展资源调查工作,筛选具有开发潜力的禾草进行引种栽培研究,对部分禾草进行了引种,种子萌发,生态适应性,叶表皮形态解剖等方面的研究并对部分禾草进行了风险评估。另外,还进行了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Kunth.)Keng. ex Hitchc.)的扦插和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主要获得的研究成果小结如下: 1.滇中地区观赏禾草的种质资源调查 调查发现,滇中地区观赏禾草资源丰富,具有开发潜力的物种较多。我们共筛选出18种具有开发潜力的禾草,并对其观赏特性和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归纳。这些禾草形态多样,高型、中型、低矮型均有。花序颜色丰富多彩,有白色,红色,黄色,紫红色等不同颜色。叶片质地较好,但是颜色比较单一,仅有部分禾草会随季节的改变而变色。大部分具有开发潜力的野生禾草在滇中分布范围较广,多生长在路边沟渠,田间地头、河湖岸边以及林缘阳光较为充足的地方,具有向阳性。它们可在土壤贫瘠的地方良好的生长,适应性和抗性较强。多数禾草可进行营养繁殖,营养繁殖能力较强,应用前景广阔。由于其独特的观赏特性和生物学特征,除应用于园林建设外它们还是高速公路边侧绿化的好材料,对于防止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具有重要作用。 2.引种栽培研究 从野外引种蔗茅等7种禾草活植株进行栽培观察,除芦竹(Arundo donax Linn.)没有成活外,其它6种均成活。它们生长良好,观赏性状和物候特征同野外基本相同。进行了蔗茅(Erianthus rufipilus(Steud.)Griseb.)等10种禾草的种子萌发研究。结果表明皱叶狗尾草(Setaria plicata(Lam.)T Cooke.)、蔗茅、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Linn.)Spreng.)的种子萌发率较高,其种子对温度和pH值的适应范围较广。在黑土、砂土、红土中均可萌发,萌发率有一定差异。在播种深度0~2cm条件下出苗率最高,出苗整齐;3~5cm出苗率下降;播种深度6cm以后没有种子萌发。这3种禾草种子在全黑暗条件下均可萌发且萌发率相对较高。甜根子草(Saccharum spontaneum Linn.)、狭叶斑茅(Saccarum procerum Roxb.)、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Labill.)Warb. ex Schum. et Laut.)种子可萌发,但萌发率较低,通过赤霉素和聚乙二醇处理,甜根子草种子萌发率显著提高,狭叶斑茅和五节芒变化不明显。芦竹、大芦苇(Phragmites karka(Retz.)Trin. ex Steud.)、类芦、滇蔗茅(Erianthus longisetosus Anders.)种子没有萌发。经赤霉素和聚乙二醇处理后仍没有种子萌发。 类芦的扦插和组织培养研究表明,其扦插可生根,形成幼苗,但其扦插生根较困难,生根粉对类芦的扦插生根没有促进作用。不同的外植体诱导愈伤的结果不同,茎节和嫩叶可诱导生成愈伤组织,茎段不能生成愈伤组织,不同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有一定差别。继代培养愈伤组织全部污染,污染较严重。 3.观赏禾草的风险评估 根据野外调查、引种栽培的实验结果,综合已有的相关报道,从繁殖能力、扩散能力、适应性和化感作用四个方面对10种禾草进行了入侵风险评估。针对不同禾草提出了不同的防控其扩散的方法。 4.叶表皮微形态研究 禾草的叶片外部形态比较接近,但它们的内部构造却千姿百态,是禾草分类的一个重要依据。通过对12种禾草叶片下表皮微形态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这12种禾草叶片下表皮在脉间气孔、气孔副卫细胞、长细胞和长细胞间短细胞、刺毛、乳突、脉上硅质体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可以通过这些特征将它们区分开来。
语种chi
2006-06-19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112
专题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磊. 滇中地区观赏禾草的种质资源调查及引种栽培研究[D]. 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0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10001_20032801060258(3261KB) 限制开放--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磊]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磊]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磊]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