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块菌要览及其保护策略 | |
刘培贵 ; 王云 ; 王向华 ; 陈娟 ; 郑焕娣 ; 邓晓娟 ; 乔鹏 ; 姜华 ; 田宵飞 ; 张介平 ; 万山平 ; 王冉 | |
2011 | |
发表期刊 | 菌物研究
![]() |
期号 | 4页码:232-243 |
摘要 | 截至目前报道的中国块菌有28种,其中黑块菌4种,白块菌24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黑块菌类有印度块菌复合种和中国夏块菌,其中印度块菌复合种与欧洲法国黑孢块菌属于姊妹类群,中国夏块菌与欧洲夏块菌也是姊妹类群。虽然欧洲意大利白块菌在中国尚未找到、波氏块菌在中国的存在尚待最终确认,但是,最近的更多白块菌新种的发现,说明中国块菌的多样性要比预期的丰富得多。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新的块菌种类不仅和欧洲种有着紧密的亲缘,而且和北美的种也有一些联系,特别是与欧洲块菌有着历史渊源。这些发现有力地支持了欧亚块菌共同起源于古地中海、之后各自分布于中国西南和欧洲地中海地区繁衍至今,形成现代分布格局。新近发现的大批白块菌类群表明中国西南块菌资源十分丰富、种类极其多样,很可能是起源古老保留下来一个大分支,暗示着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是世界块菌起源和分化中心,有力支持了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是世界块菌起源和分化中心的学说。中国块菌的共生树种种类比世界任何地区都丰富多样,不仅有与阔叶树,如栎、榛、杨、板栗等形成菌根关系,更多的是与松、云杉和冷杉等针叶树,而且还有特有树,如油杉等形成菌根关系。中国块菌对土壤等要求及适应性相对也宽泛,产量大而集中,分布广,生态多样性更加丰富。近20年的商业化盲目采集致使块菌植被、生境遭到严重破坏,块菌产量明显减少,严重危及块菌资源的生存。改变采集方式,保护我国的块菌资源刻不容缓。发展块菌种植业形成新型农林业经济和生态模式是最有效的保护策略。 |
收录类别 | cscd |
语种 | 中文 |
引用统计 |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6347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刘培贵,王云,王向华,等. 中国块菌要览及其保护策略[J]. 菌物研究,2011(4):232-243. |
APA | 刘培贵.,王云.,王向华.,陈娟.,郑焕娣.,...&王冉.(2011).中国块菌要览及其保护策略.菌物研究(4),232-243. |
MLA | 刘培贵,et al."中国块菌要览及其保护策略".菌物研究 .4(2011):232-243.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下载所有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20120430011.pdf(3006KB) | 开放获取 | -- | 浏览 下载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刘培贵]的文章 |
[王云]的文章 |
[王向华]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刘培贵]的文章 |
[王云]的文章 |
[王向华]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刘培贵]的文章 |
[王云]的文章 |
[王向华]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