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秋海棠属四室组的分类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
向建英
导师管开云
学位专业植物学
关键词四室组 分类学 保护生物学
摘要本文首先对秋海棠属(Begonia L.)四室组( Sect.Sphenanthera )进行了分类学订正。结合细胞学实验、引种驯化及杂交育种工作,对四室组各个种在云南的分布现状、多样性和变异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该组内各个种濒危或分布范围缩小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保护策略。(一)分类学订正 通过形态学特征的比较分析,结合分子生物学(ITS序列分析)、抱粉学方面的证据,得出以下结论:(l)支持将原无翅组( Sect,Sphenanthera )中子房三室的种类划分出来,子房四室的种类保留成立四室组的观点,并通过人工杂交试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揭示了该组内各个种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2)将酸味秋海棠和四角果秋海棠归并为酸味秋海棠;(3)发现了两个自然杂交种,并从形态学、地理分布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初步证实了它们可能的杂交起源。(二)地理分布及生态学 调查结果表明:在云南四室组主要分布于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热带低海拔地区,大多数种类分布范围狭窄,居群小,且一些种类在原有分布地己绝迹。(三)引种驯化研究 通过引种研究对四室组各个种类的物候学进行了观察总结,并选择性地对一些种类进行了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的工作。(四)细胞学研究通过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计数表明四室组的染色体数目以Zn二22为主,推断变种粗毛无翅秋海棠(2>3)可能为无翅秋海棠多倍化产物。(五)杂交育种对四室组内种间及该组与其它组部分种的杂交亲和性进行了初步总结,进一步证实了该组内各个种间亲缘关系较近的观点。(六)濒危原因和保护策略探讨对某些种的濒危原因进行了实地观察,并结合引种栽培试验。初步认为,生态环境的恶化是造成这些种濒危的主要外因,而该组某些生物学特性是这一危机加深的内因。提出了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相结合,以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支持的保护策略。
语种中文
2001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552
专题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向建英. 中国秋海棠属四室组的分类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D].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2001.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向建英.pdf(2343KB) 限制开放CC BY-NC-SA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向建英]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向建英]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向建英]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