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of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CAS
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 |
胡海军 | |
导师 | 熊文勇 |
学位专业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关键词 | 糖尿病 3t3-l1脂肪细胞 抗糖尿病药物筛选模型 天然产物 Pparγ信号通路 |
摘要 | 植物是发现先导药物的天然宝库,目前抗糖尿病药物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植物。从植物中发现抗糖尿病药物的关键在于抗糖尿病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为获得一个更稳定、筛选结果更可靠的抗糖尿病药物筛选模型,本文对基于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的药物筛选模型进行了优化。文献报道的该类模型,只将胰岛素作为阳性对照,而本文同时将胰岛素和罗格列酮作为阳性对照,使模型更加稳定、筛选结果更加可靠。此外,本文还以胰岛素信号通路抑制剂Akt1/2抑制剂作为另一阳性对照,使之还可应用于胰岛素信号通路抑制剂的筛选,扩展了该模型的用途。对16个植物来源的天然产物在该模型进行筛选,筛选结果稳定,并发现3个活性化合物——X11、X15和X16。X15和X16的细胞促葡萄糖吸收活性均为首次报道。进一步对X15和X16进行浓度梯度实验。结果表明,二者的活性都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最后对化合物X15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进行了更大浓度范围(0.0001 μg/mL~10 μg/mL)的葡萄糖摄取检测,发现X15无论与胰岛素合用还是单独作用,都能显著促进3T3-L1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且在0.005 μg/mL和10 μg/mL浓度时呈现最大活性。其次,细胞毒性实验显示X15在0 μg/mL~50 μg/mL浓度范围内无明显细胞毒性。最后,为进一步探索化合物X15的降糖机制,本文分别检测了X15对与细胞葡萄糖摄取密切相关的三条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和PPARγ信号通路)的影响,发现化合物X15对胰岛素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并无明显影响,但能够显著促进PPARγ信号通路中的两个关键蛋白PPARγ和GLUT4的表达,提示化合物X15的促葡萄糖吸收活性可能是通过PPARγ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
语种 | 中文 |
2015-05 | |
学位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51124 |
专题 | 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胡海军. 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应用[D]. 昆明.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5.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胡海军.pdf(3840KB) | 学位论文 | 限制开放 | CC BY-NC-SA |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胡海军]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胡海军]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胡海军]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