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of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CAS
放线菌A. pretiosum袢环丝裂霉素糖苷的研究 | |
马娟 | |
导师 | 曾英 |
学位专业 | 植物学 |
关键词 | 放线菌a. Pretiosum Atcc31565 袢环丝裂霉素 袢环丝裂霉素糖苷 |
摘要 | 本文研究了不同的培养方式与放线菌A. pretiosum ATCC31565中袢环丝裂霉素糖苷产生的关系。证明固体培养时产生袢环丝裂霉素糖苷而同等条件液体培养则不产生此类化合物;这种区别是氧含量和渗透压共同作用的结果;肯定了固体发酵方式的重要性。对平板琼脂发酵条件下同时产生袢环丝裂霉素及其酰氨N-糖苷的猜测途径进行了讨论;以袢环丝裂霉素酰氨N-糖苷混合物为底物,采用提取自菌体的粗蛋白对放线菌A. pretiosum中是否存在酰氨N-糖苷水解酶作了粗试,没有得到预期结果。发展了对袢环丝裂霉素酰氨N-糖苷的TLC检测手段,提高了分辨率,成功的自放线菌A. pretiosum的asm19增强型突变菌株HGF9069内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其中5个为新化合物, Fig. 1. 1-5);含一个小分子鼠李糖糖苷。最后还对放线菌A. pretiosum及其5个突变体——asm19增强型菌株、asm19、asm10、asm25以及asm21进行了液体、固体两种发酵方式的培养,比较研究了袢环丝裂霉素及其衍生物的异同;经TLC和ESI-LCMS两种手段的分析,发现asm25及asm19增强菌株出现了一些预期之外化合物(极可能是N去甲基袢环丝裂霉素);发现asm19的产物与文献报导有区别。综合所有试验结果,对asm 10、asm 19和asm 25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讨论,提出有关asm21、asm19、asm10和asm25各基因间作用顺序和相互调控的假说。 |
语种 | 中文 |
2006-01-23 | |
学位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50 |
专题 | 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马娟. 放线菌A. pretiosum袢环丝裂霉素糖苷的研究[D]. 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06.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10001_20022801060221(22682KB) | 限制开放 | -- |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马娟]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马娟]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马娟]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