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of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CAS
中国蓝果树属分类学与极度濒危植物云南蓝果树保护生物学 | |
其他题名 | Taxtonomy of Nyssa L.(Nyssaceae)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 of Nyssa yunnanensis, a Critically Endangered Species |
孙宝玲 | |
导师 | 张长芹 |
学位专业 | 植物学 |
关键词 | 蓝果树属 形态学 分子系统学 分类学 分类修订 细胞学 种子生物学 传粉生态学 保护遗传学 保护生物学 |
摘要 | 蓝果树属(Nyssa L.)是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的孑遗植物属。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分布7种,其中5种为中国特有。本文通过对蓝果树属植物的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的比较分析,结合野外观察和标本查证对中国蓝果树属植物进行了分类学修订,确定了极度濒危植物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 W. C. Yin ex H. N. Qin & Phengklai)的分类地位,并对云南蓝果树进行了资源调查、细胞学、传粉生物学和保护遗传学研究,探讨了其濒危原因及相应的解危措施。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形态学研究 通过对中国分布的6种蓝果树属植物的33个质量性状和19个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云南蓝果树与华南蓝果树(N. javanica (Bl.) Wanger.)能明显区分,是个好种;中国蓝果树(N. sinensis Oliv.)、瑞丽蓝果树(N. shweliensis (W. W. Smith) Airy-Shaw)、上思蓝果树(N. shangszeensis Fang et Soong)和文山蓝果树(N. wenshanensis Fang et Soong)不能明显区分。薄叶蓝果树(N. leptophylla Fang et Chen)由于模式标本无采集人及采集地点,无法采集数据,未进行统计分析。 2.分子系统学研究 以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e Decne.)、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为外类群,除了选取中国分布的蓝果树植物外,还选取了北美的多花蓝果树(N. sylvatica Marsh)、水蓝果树(N. aquatica L.)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核基因ITS片段和5个叶绿体基因片段的最大简约性分析及联合分析,支持形态学研究的结论。云南蓝果树与华南蓝果树是蓝果树属植物的基部类群,二者亲缘关系较近。中国蓝果树、瑞丽蓝果树、上思蓝果树和文山蓝果树应予以归并,他们与多花蓝果树的亲缘关系更近。 3.中国蓝果树属植物的分类学修订 结合上述对中国蓝果树属植物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对中国蓝果树属植物进行了分类修订,认为中国目前分布3个种,即云南蓝果树、华南蓝果树和中国蓝果树,薄叶蓝果树(N. leptophylla Fang et Chen)做存疑种处理。 4.极度濒危植物云南蓝果树的生物学特性 该植物分布范围狭窄,仅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的普文,现仅有两个居群,野外个体数量仅37株,常绿大乔木,形态上的雄性两性异株植物,是热带北缘针阔叶混交林的上层树种,生长在溪边沟谷,林下无幼苗,自然更新差。 5.云南蓝果树的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观察了云南蓝果树种子萌发形态,初步研究了萌发基质、光照、人工破坏内果皮和pH梯度碱液处理对云南蓝果树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蓝果树种子(带内果皮)平均大小为0.94 cm×0.52 cm×0.17 cm(长×宽×厚),千粒重约234.3 g,有萌发瓣;红土/腐殖土/泥炭土(v/v/v,1:1:1) 为云南蓝果树种子萌发的适宜基质;种子在光、暗条件下都能萌发;人工破坏内果皮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碱液处理对云南蓝果树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6.云南蓝果树的细胞学研究 云南蓝果树的染色体数目为2n=44,与前人研究该属其他植物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不同在于该种存在B-染色体,可能与该种濒危有一定的关系。 7.云南蓝果树的传粉生态学研究 通过研究云南蓝果树的开花物候、花粉的萌发率和形态特征、性别比例、传粉媒介及交配系统,结果表明云南蓝果树雄花的花期比两性花的早10-15d,但二者的花期同时结束;雄性花花粉的萌发率最高为97.8%,而两性花的花粉不能萌发,雄花的花粉为三孔沟有萌发孔,而两性花的花粉为球形无萌发孔;36种访花昆虫中,只有蜂类和蝇类4种昆虫为有效传粉者;存在风媒,但以虫媒为主;两性花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均不结果实,用雄花花粉给两性花人工授粉的结实率为47%;两个野外居群的性别比例分别为1:1.7和1:2,性比偏雌;但在居群水平上花的性别比例偏雄。由此可知:云南蓝果树是形态上的雄性两性异株,功能上的雌雄异株植物。异交繁殖,性别比例失衡于1:1,都可能是导致该种濒危的原因。 8.云南蓝果树的保护遗传学研究 通过ISSR分子标记手段,分别比较分析了居群间父代、居群内父代与子代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云南蓝果树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除水井居群外,其他居群内的子代的遗传多样水平都高于其父代。 保护措施:首先要加强政府宣传,就地保护;通过人工繁育的引种驯化手段增加居群个体数量,然后引种回归。 |
语种 | 中文 |
2008-06-06 | |
学位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380 |
专题 | 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孙宝玲. 中国蓝果树属分类学与极度濒危植物云南蓝果树保护生物学[D]. 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08.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10001_20061801061500(14603KB) | 限制开放 | -- |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孙宝玲]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孙宝玲]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孙宝玲]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