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of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CAS
八种高等真菌及两种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 |
张凌 | |
导师 | 刘吉开 |
关键词 | 高等真菌 锥花三宝木 化学成分 多炔 瑞香烷二萜 蘑菇属 |
摘要 | 本论文由七章组成,前六章分别论述了八种高等真菌(发酵液或子实体)及两种植物的化学成分,它们为: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芳香喇叭菌(Craterellusodoratus)、黄粉末牛肝菌(Pulveroboletus ravenelii)、橙黄网苞盘菌(Aleuria aurantia)、壮丽环苞菇(Catathelasma imperiale)、黑盖地花菌(Albatrellus yasuda)、红黄褶孔菌( Phylloporus thodoxanthus )、双孢蘑菇( Agaricus bisporus )、锥花三宝木(Trigonostemon thyrsoideum)和乌药(Lindera strychnifolia),最后一章为综述。利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凝胶等分离材料结合中压制备(MPLC)和高效液相制备(pre-HPLC)等分离技术,通过核磁共振(包括1H-和13C-NMR, HMBC, HSQC,ROESY)、质谱、紫外和红外等波谱学方法,分离鉴定了133 个不同的化合物,包括31 个新成分。新结构涉及多炔类、viscidane 二萜、血苋烷倍半萜杂七碳化合物、pulvinicacid 衍生的真菌色素、没药烷倍半萜、瑞香烷二萜、戊醇衍生物和grifolin 衍生物等。并通过与外单位合作,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活性测试。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为从斑玉蕈(H. marmoreus)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viscidane型二萜,该类型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特产于澳大利亚的苦槛蓝科(Myoporaceae)喜沙木属(Eremophila)植物中,这是继2005 年从苔藓中分离得到后首次从高等真菌中分离得到。从黄粉末牛肝菌(P. ravenelii)中分离得到的新pulvinic acid 衍生的真菌色素是这类较为罕见骨架的第三个天然产物,初步活性研究发现,它对谷氨酸受体亚型之一的α-氨基-3-羟基-5-甲基-异恶唑丙酸受体(AMPA 受体)有很好的激动作用,能提高突触传递,改善脑神经信号传递,为治疗老年痴呆及其它记忆障碍神经系统性疾病提供了新思路,该类型的黄色色素也是此种蘑菇菌柄呈黄色的物质基础。从锥花三宝木(T. thyrsoideum)中发现了7 个新的瑞香烷二萜,有3 个化合物在其六元环上通过12,13,14 位的连接形成了原酸酯基团,此种连接方式在该类型二萜中是首次发现,新化合物中有两个显示了明显的抗HIV-1 的活性且其治疗指数(TI)都大于70。第七章对截至2011 年一月份,蘑菇属也称伞菌属(Agaricus)中分离得到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化合物的来源、分离鉴定和生物活性。 |
语种 | 中文 |
2011-11 | |
学位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16987 |
专题 | 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凌. 八种高等真菌及两种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张凌.pdf(4038KB) | 限制开放 | -- |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张凌]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张凌]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张凌]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