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花菌科的分类学和系统学研究
郑焕娣
导师刘培贵
学位专业植物学
关键词地花菌科 分类学 系统学 分布 生态习性
摘要本文通过对地花菌科真菌宏观形态特征、显微结构特征和基于nrLSU、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探讨了地花菌科的系统位置,建立了地花菌属的属下分类系统,对地花菌科绝大部分种作了详细的描述,其中包括4个新种,5个中国新记录种,归并了2个异名,成立了1个新组合。此外还补充了5个种的伴生树种资料,采集并观察了2个种的外生菌根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基于nrLSU部分序列和ITS全序列分析构建了地花菌科的系统发育树,从拓扑结构看,由于丁香地花菌的存在使地花菌科成为一并系类群。但如果不考虑这个种,地花菌科就是一个支持率很高(99%)的单系类群。地花菌属下种间的关系在分子系统发育树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反映。 根据宏观形态特征和显微结构特征以及分子序列证据,将地花菌属划分为地花菌亚属和木生地花菌亚属(新亚属)2个亚属,地花菌亚属进一步分为6个组,即地花菌组、大孢地花菌组(新组)、子实层状盖表组(新等级)、花瓣状地花菌组(新组)、合生地花菌组(新组)和鸡冠状地花菌组(新组)。给出了分亚属、分组以及各属下单位的分种检索表。 根据对中国、日本、欧洲和北美地花菌科标本(含部分种的模式标本)的研究,共鉴定出地花菌属20个种,毛拟地花菌属1种,刺孢地花菌属1种,另外根据文献对没有观察到标本的地花菌属的5个种、毛拟地花菌属的1个种进行了描述。通过研究标本鉴定出的种包括4个新种,即灰褐地花菌(Albatrellus fumosus H.D. Zheng & P.G. Liu)、小盖地花菌(A. microcarpus H.D. Zheng & P.G. Liu)、西藏地花菌(A. tibetanus H.D. Zheng & P.G. Liu)和云南地花菌(A. yunnanensus H.D. Zheng & P.G. Liu);5个中国新记录种,即柠檬黄色地花菌(A. citrinus Ryman)、蓝黄地花菌(A. flettii Morse ex Pouzar)、黑色地花菌地花菌[A. skamanius (Murrill) Pouzar]、天山地花菌[A. tianschanicus (Bondartsev) Pouzar]和丁香地花菌[A. syringae (Parmasto) Pouzar];归并了2个异名,即河南地花菌(A. henanensis J.D. Zhao & X.Q. Zhang)作为鸡冠状地花菌[A. cristatus (Pers.) Kotl. & Pouzar]的异名,墨西哥地花菌(A. mexicanus Lafer. & Gilb.)作为了亚铅灰色刺孢地花菌(Polyporoletus sublividus Snell)的异名;成立了1个新组合,即尖峰岭地花菌(A. jianfenglingensis G.Y. Zheng)被置于多孔菌属下为尖峰岭多孔菌[Polyporus jianfenglingensis (G.Y. Zheng) H.D. Zheng & P.G. Liu]。其中地花菌属的19个种,毛拟地花菌属的2个种在中国有分布,刺孢地花菌属迄今为止在中国没有报道。给出了包括地花菌属绝大部分种的3个从不同特征出发的分种检索表,对每个种的宏观形态特征和显微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给出了子实体不同部位的显微结构线条图或照片,总结了每个种在世界和国内的分布范围和生境资料,讨论了每个种的鉴别特征和与相近种的区别特征。 通过野外调查补充了合生地花菌、鸡冠状地花菌、散放地花菌、蓝黄地花菌和亚变红地花菌的伴生树种资料,采集观察了鸡冠状地花菌和散放地花菌菌根的特征并提供了详细的图片和线条图。
语种中文
2006-06-13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160
专题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郑焕娣. 地花菌科的分类学和系统学研究[D]. 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0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10001_20041801060050(3661KB) 限制开放--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郑焕娣]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郑焕娣]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郑焕娣]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